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

電子四甲10029176楊佳恩

10/22/2015 簡介「生命倫理學」(二)

電子四甲10029176楊佳恩


這周李老師延續上周的議題,除了墮胎的探討之外,這禮拜主要討論的是"何謂道德",我在維基百科上面查了一下"道德"這個關鍵字。
道德,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準。不同的對錯標準是特定生產能力、生產關係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。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。只涉及個人、個人之間、家庭等的私人關係的的道德,稱私德;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,稱為社會公德。
道德相對主義者認為,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係:雖然人類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,但是在不同的時代,不同的社會,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;不同的文化中,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、所持的道德標準也常常有所差異;同樣一種道德,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、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。
我非常認同這些說法與觀點,舉個例子,在台灣許多的成年人(滿18歲),可能是高中畢業,準備步入大學或是出社會,大部分的人還是與父母親同住,直到結婚生子,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比較長,一方面可以就近照顧父母,也能在自己比較有能力之後再獨立成家。而在歐美許多國家,很多人成年之後就離開父母自己獨立生活了,他們不是比較不孝順,而是在道德與文化觀念上面的差距而已。
孟子說過: 「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;庶民去之,君子存之,舜明於庶物,察於人倫,由仁義行,非行仁義也。」
仁義道德對人類來說是相當可貴的,如果沒有這些,那我們跟動物也沒什麼兩樣,所以我們更應該去好好思考這些問題。